时间:2022-10-15 17:30:24 | 浏览:1670
10月7日,三鹤杯·2022年梧州六堡茶民间斗茶大赛在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举行。本次大赛在广西茶叶流通协会、广西茶叶学会、广西茶业协会、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和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中心的指导下,由梧州日报社主办,梧州市茶业商会、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承办,梧州中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协办,由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总冠名。
评委审评茶样。
“给6号多打10分”“斗茶,就是要斗出味道来,就是要拉开差距”……在总决赛“茶叶比斗”现代工艺赛区内,一众专家评审仔细地对参赛茶样进行甄别对比,而一旁的监督员则认真监督。赛场外,众多六堡茶爱好者坐在品茗区内品茶观赛、交流心得,或在赛区外围拍照留念、进行直播。“来现场结交到不少茶友,意在参与,多多学习。”来自横州市的赖女士从事茶类经营,这次也送了自家茶样参与比赛。
六堡茶爱好者前来现场品茶。
另一边的“金舌头”对决更是掀起了围观热潮。随着一声令下,10位“金舌头”选手捧起茶杯,通过细嗅细品辨别茶汤,并在纸上认真作答。经过两轮角逐后,金奖和银奖产生。记者现场看到,金银奖获得者均十分年轻。“参赛前,我参加了团队的模拟比赛培训,对茶的感知得到了提高,总决赛时可谓得心应手。”金奖选手梁燕梅是一名“90后”,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类比赛。“意想不到会得银奖!”银奖选手银思琪是一位来自梧州学院茶学专业的“00后”,出于对茶文化的热爱,参赛前她走访了市内各大茶叶公司进行学习和茶样品试,增进了品茶水平。
金舌头选手正在品试茶汤。
茶叶比斗环节在今年取得了不少的突破。据了解,本次大赛组委会共收到参赛茶样453个,较去年增加近200个,创下历届梧州六堡茶民间斗茶大赛的新高。经过多场比拼,大赛评出获奖茶样共108个。“第一次参赛,希望将来有机会再参赛把好茶分享给大家。”梁家耀是苍梧县六堡的茶人,从事茶产业有14年了,他选送的2款茶样分别获得了传统工艺组别的2个金奖。
颁奖嘉宾分别为获奖茶样和金舌头得奖者颁奖。
颁奖嘉宾为优秀组织奖得奖单位颁奖。
担任大赛专业评审的广西茶业流通协会会长罗振平介绍,进入总决赛的茶样品质高,汤色滋味较为接近,需要评审们更仔细、耐心地对茶样甄别对比。“以往斗茶大赛中的拼配茶样都低分处理,但本次大赛中遇到几款不错的拼配茶样,都获得了一众评审的好评。”罗振平表示,这样的现象对未来斗茶大赛的发展有所启示。他还提到,梧州六堡茶斗茶大赛重在“民间”,就是要在以往的基础上有所创新,使评判标准更灵活。此外,梧州是六堡茶的核心产区,产出的六堡茶不仅要为老百姓所接受,还应该开拓面向年轻人市场的茶品,因此应该对茶样款式的研发更具宽容性和开放性。文/黄子萃 图/陈凡
附:三鹤杯·2022年梧州六堡茶民间斗茶大赛获奖名单↓
这两年,六堡茶十分火热,越来越多人喜欢喝六堡茶,同时心里都会冒出一个纠结的声音:"我要不要存一些?"其实我身边有不少朋友早在多年前,就已经开始收藏六堡茶,还因此收获了许多东西。存茶对他们来说有着很大的意义,现在聊起当年,他们都觉得不后悔。1
六堡茶之家,一个专业且有态度的团队,因热爱六堡茶而聚在一起,我们寻找那些美好的六堡味道,传承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味道。接触六堡茶以来,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“茶无上品,适口为珍”。才开始学茶的时候会觉得很疑惑,既然“茶无上品,适口为珍”,那么为
所谓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历来茶叶品类的创新更是如此,而且一些创新一旦被很多人喜欢,经典化以后,也就会逐渐成为传统。说起花茶,大家想到的多是茉莉绿茶、茉莉红茶、桂花乌龙茶等,历史久远,以花入茶在很多茶类其实也是很常见的事。但此前六堡茶显得保
上世纪六十年代六堡茶主要出口东南亚等地区,随着需求量越来越高,为解决六堡茶“双蒸双压”工艺转化不够快的问题。1955年大技改期间横县茶厂以骆玉其、黄锦河为骨干的技术小组总结出六堡茶现代生产工艺“冷水渥堆发酵法”,解决了六堡茶大规模生产的质量